先進生產者、最強電鉗工、最美安監員……隨著獲獎人員名單的公布,分量最重的獎項——震奧鼎盛公司2020年突出貢獻者也隨之揭曉,陳葆獲得“突出貢獻獎”,實至名歸。會議室里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。
“電話最多的人”
2002年,地礦集團震奧鼎盛公司建礦初期,條件艱苦,在機械設備的選型和調配方面,陳葆立下了汗馬功勞。他不厭其煩地與廠家溝通論證,設備型號的選擇、購買和運輸,每個環節他都要細細過一遍,腰間的電話總是響個不停。同事開玩笑說:“你是咱礦上電話最多的人”。后期設備的安裝、調試直至開工,由于缺乏人手,鐵骨拓荒,全靠“人拉肩扛”,陳葆總是沖鋒在前,臂膀被勒出血印,汗如雨下卻渾然不知……
2004年4月至2019年7月,陳葆任震奧鼎盛公司材料設備科副科長。肩負著“傳幫帶”的重任,他盡職盡責地扮演著“大哥哥”“好老師”的角色,帶領剛入職的年輕職工,從崗位職能分工和日常任務完成情況入手,幫助他們逐漸摸清工作內容。在鉆研業務方面,5千多個日夜交替中,他賦予一臺臺設備不竭的生命力——滾動的軸承、旋轉的齒輪、機器的轟鳴聲,由他指導組裝的流水線,把屬于礦山有序生產的繁忙與興旺表現的淋漓盡致。
“ 96小時,沒從井下上來過”
2020年3月,為踐行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秦嶺生態環保理念,滿足礦山長遠發展需要,公司建立井下廢石膠結充填站的工作迫在眉睫。能否高質量完成這個“重頭戲”,直接關系到礦山未來的發展。
井下各種設備須有專業人員管理,作為對礦山機械門兒清的“老師傅”,陳葆又被調至采礦工區擔任副主任兼機電工作站站長。作為站長,陳葆幾乎把家都搬到了井下,整日“泡”在井下膠結充填站設備安裝施工現場,一雙“鷹眼”緊盯著工作的各個環節。
有次,陳葆通過對設計圖紙和安裝現場的比對,發現第一級破碎機及電動給礦機,距離廢石溜井較遠,無法實現給礦,且攪拌機平臺所處位置導致充填泵無法安裝。他迅速與設計單位進行多次溝通,從專業角度提出了修改方案。設計單位經過謹慎論證后,采納了陳葆的建議并修改了設計圖紙,安裝工作便緊鑼密鼓的開始了。安裝工作時間緊、任務重、要求嚴,對公司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,但不服輸的陳葆偏要迎難而上,他帶領安裝隊,從鋼架基礎制作、大型設備地面拆解、部件平巷運輸及斜井下放、井下部件組裝吊裝,平均每天工作十六個小時。為了實現工作的連續性,陳葆曾有四天吃住全部在井下解決。終于,奮戰60天后,順利完成攪拌站安裝任務,為采空區回填及礦產資源回采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“你的腰必須去做手術”
此后,陳葆充分發揮機電工作站的能動作用,嚴格落實各項規章制度,積極組織職工學習安全操作規程;加大安全監管力度,不斷完善交接班制度并持續加強巡視檢查制度;認真執行機電設備養護、維修分工責任制,熟練掌握設備原理、性能、保護裝置及故障維修。憑著對工作認真負責、對崗位盡忠職守、對業務精益鉆研的態度,陳葆充分發揚雷厲風行的作風,使管轄范圍內的電氣線路、設備設施始終處于良好的養護狀態。“保證機械不帶故障運行”是他為自己立下的規矩。
長期高負荷的工作,讓陳葆的腰椎嚴重受損。由于神經壓迫,他的腿腳開始變得一瘸一拐,但他一直咬牙堅持。拖著病腿忙碌一天下來,他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打濕。疼急了,他就往嘴里塞兩片止痛藥,病情最嚴重的時候,陳葆要拄著拐才能走路。一起干活的同事都勸他:“不要命了嗎?都這樣了,還不去醫院?”他卻說:“沒事,工期緊,不能半途而廢,現在我還不能離開。”
項目圓滿完成后,在公司領導和同事的再三敦促下,陳葆才去醫院做了手術。同事去看望他時,他還操心著機械運轉是否流暢,不斷詢問相關情況。
使命是什么?使命就是責任。是堅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并負責到底。
陳葆始終堅信事業是干出來的,用汗水澆灌收獲,以實干篤定前行。陳葆身上有一股子愛較真的韌勁,鮮少華麗的語言,他一直用樸實無華的行動,踐行著一名老黨員的承諾。也是這個干字當頭、不計得失的“老黃牛”,帶領著震奧鼎盛公司無數“后浪”在拼搏中成長,讓他們的專業技能在開拓中突飛猛進,為實現企業的高質高效發展,提供了強勁的保障。
在公司,人們總說:“這事兒有陳葆在,穩了。”隨著越來越多的“陳葆”們在涌現,公司的發展也“穩了”。大家同心同力同行,用苦干實干共同托舉起震奧鼎盛公司更美好的未來。